2022-02-24 Journal Club总结

 

A brief introduction of “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ocomotion”

Locomotion(尚无公认的汉语翻译),即动物进行位置移动的过程。它可以是自发的(如跑、跳、游泳等),也可以是被动的(如随洋流滑行、因地势滚动等),但只要是动物进行位置移动的过程,皆可称做locomotion。locomotion的原因众多,觅食、躲避天敌、寻觅配偶等需求都可以使动物进行locomotion行为。果蝇由于易于饲养、繁殖快速、研究积累丰富、生物工具齐全等特性,自然也成为了研究locomotion的优秀模式动物。因而,之前的研究者们对果蝇的locomotion行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。

虽然此次journal club的主题为locomotion,但只是介绍了果蝇的步行与相关的研究,果蝇的飞行等运动方式并不在讨论范围之内。所以尽管名为“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ocomotion”,此次journal club的主题基本只是 “果蝇的步行”,希望诸位多包涵。

果蝇一般的步行方式为三角步态(tripod gait),即果蝇步行时总会有三只脚着地。其中身体一侧总会有两只脚着地、一只脚迈出,而另一侧必定有两只脚迈出、一只脚着地。从果蝇上方俯视,可以发现着地的三只脚组成一个三角形,而迈出的三只脚则构成另一三角形。故此步行模式得名“三角步态”,许多节肢动物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步行。前人也对果蝇的步行进行了定量的测量。对一只成年雌性果蝇而言,她的瞬时最大步行速度为4.2cm/s,持续的直线步行速度为1.5cm/s。在持续直线步行中,果蝇迈出每一步的间隔时间为60ms到150ms。相对的,步频则为6.7步/s至16.5步/s。

果蝇的步行速度是果蝇步行的最直观的属性。所以在之后的许多研究中,果蝇的步行速度作为一关键因变量,被研究者反复测量,并用作其他因素的衡量指标。
在2018年发表在《Nature》上的《A gut microbial factor modulates locomotor behaviour in Drosophila》一文中,Catherine E Schretter等研究者认为在果蝇中,肠道微生物会影响果蝇的神经系统。为了验证这一猜想,Catherine E Schretter等研究者对不同肠道菌群状况果蝇步行速度进行了检测。他们发现在无菌条件下,果蝇的步行速度会加快。但若将果蝇和短乳杆菌(Lactobacillus brevis)等几种特定的菌群混合培养,这一步行变快的表型便可恢复。

与此同时,果蝇的步行速度的变化也被用作表征一些高级行为的类似行为。由于活动减少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,所以在以果蝇作为模式动物的抑郁症研究中,步行速度的降低被视为“类抑郁行为”。而在以果蝇为模式动物的帕金森症的研究中,研究者们同样使用果蝇的locomotion行为作为症状的表征。研究者令果蝇在垂直放置的、长十几厘米的实验管内爬行,作为对照的野生组果蝇绝大部分会在10s内爬到顶端。而具有类帕金森病症状的果蝇即使是十分年轻,也往往只能爬过半程,而年纪稍长的类帕金森病症状的果蝇在10s内爬行的距离则更短。

除了利用果蝇的locomotion作为其他行为的表征外,果蝇的locomotion本身的机制和原理也是一相当热门的研究方向。导向(orientation)、转弯(turning)等locomotion行为均得到了相当的解释。但由于时间有限,此次journal club 中并未详细介绍这些研究。此次journal club仅关注了三个问题:locomotion受什么脑区和回路影响?locomotion受什么外部因素影响?locomotion受什么神经递质的影响?

对于第一个问题,各类研究早已得到了比较确切的结论,locomotion主要由中央复合体控制。这一结论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得到反复证实。但近年的种种研究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结果,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。在Robie AA等人于2017年发表于《Cell》的《Mapping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Behavior》一文中,他们希望将行为与所有相关的脑区关联起来。他们使用了经典的UAS-Gal4手段来对果蝇的脑区进行标记,他们找到了2204株Gal4系进行运动速度、运动朝向、跳跃、求偶等行为和因素的测试。由于实验对象过多,他们建立了一套自动分析手段。此自动分析系统会对各Gal4系采集一条分辨率为1024⨉1024的、长度约30000帧的、大概包括十只雌性和十只雄性的视频。之后系统会对此视频进行分析,并将行为与该Gal4系的空间表达样式关联在一起。经过大量的分析后,他们得到了若干张行为的脑区表达图谱。同时,他们再次验证了中央复合体对locomotion的控制。在中央复合体之外,亦有研究发现其他脑区也会影响locomotion。在2009年,Serway CN、Kaufman RR两人的研究中,他们使用硫酸羟脲(hydroxyurea,HU)移除了果蝇的蕈状体,并研究果蝇运动的方向和速度。然后他们令HU处理过后的果蝇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布里丹范式(Buridan’s Paradigm)实验。在布里丹范式中,果蝇会被置于一个被水环绕的平台上,平台两端有两根无法触及的、醒目的色条。一架相机置于平台上,记录果蝇的行为和路径。对野生型的果蝇而言,它们会不停地在两根色条间往返。在他们的实验中,被HU处理而失去蕈状体的果蝇依旧会在两根色条间往返,果蝇的导向没有障碍,但移动速度会显著地降低,所以他们于论文中得到结论:蕈状体会影响果蝇的locomotion。不只在脑区层面上,locomotion行为的神经元层面的研究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的结果。Carreira-Rosario A, Zarin AA, Clark MQ 等人于2018年在《elife》发表的文章才用了更普遍的研究手段来研果蝇幼虫的反向爬行。在前人的研究中,人们发现在75个稀疏表达的Gal4系中激活TrpA1会导致果蝇幼虫locomotion行为的异常。他们在75组Gal4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,并发现R53F07系的TrpA1热激活会导致果蝇幼虫的反向爬行。但R53F07系在幼虫神经系统中表达过于广泛,他们使用包括heatshork基因热激以及split- Gal4等交叉标记的手段将R53F07系进行进一步的细分,并确定了R53F07系中的MDN神经元控制了幼虫的反向爬行。之后,他们使用电镜确定了MDN的上下游神经元,并发现了与其相关的一条控制反向爬行的一条回路。

locomotion行为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。影响locomotion的外部因素众多,最重要的因素即是营养和食物。饥饿会影响果蝇的locomotion,使locomotion升高这一现象早已在果蝇、人类以及多种其他动物身上得到反复验证。但摄入的营养成分也同样会影响果蝇的locomotion。Rui Huang等人的研究证明高脂食物会促进饥饿导致的高运动活性。Sang Hyuk Lee等人又证明了高糖食物会影响果蝇的活动周期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或许大部分食物成分的改变都会对果蝇的locomotion产生影响。

另一个对locomotion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则是压力和应激。可想而知,有害的刺激(如电击、高温)和捕食者的信号(如阴影、气味)自然会影响果蝇的运动,或是使其瞬间加速,或是使其僵直。这些现象也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。但长期的压力也会影响果蝇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特点,人们经过研究得知,果蝇在长期的压力下会更倾向于在角落和边缘运动,此现象与小鼠等模式动物的表现十分一致。

此次journal club对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是控制locomotion的神经递质。影响locomotion的递质众多,包括但不限于OA、TA、AKH、TK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可以认为大部分神经递质均会对locomotion产生影响。或许正因如此,此部分内容也缺乏关键性的文章。大部分研究locomotion的高分文章基本只会顺带提及神经递质,而不会专门研究神经递质对locomotion的影响。

以上则是此次journal club的大致情况。locomotion是果蝇一关键行为,有各种独特的特性,也是果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。希望此次journal club可以增加大家对locomotion的理解,并帮助大家之后的研究。即使只是让大家多了一点日后的谈资,我相信此次的journal club 便达到了其目的。

本次journal club的 slides 见附件pdf:

2022-02-24 Journal club PPT

by 朱寰